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古城之殇:地震、难民和倒下的古建筑 世界观速讯

发表于: 2023-02-15 10:53:13 来源:南方探针


(资料图)

30公里,是土耳其东南部城市加济安泰普到震中的距离。

当地时间2月6日,两次7级以上的地震袭击了土耳其,大量建筑坍塌,其中不乏有千百年历史的文明古迹也因此受损。加济安泰普古堡是此次地震中最早一批为人们所注意到的受损古建筑,震前震后的图片在网上流传,“坚固的城堡消散,悠久的文明毁坏”,有人如此感慨。

地震后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古堡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董天健 摄

当地时间2月13日下午,记者通过无人机航拍看到,曾经的千年古堡在地震后大面积破损、坍塌。从高空望去,这座位于沙欣贝伊地区的古堡,如今仿佛一片残垣断壁。

古堡之下的空地,临时安置着震区灾民,他们拿来滚落的碎石,压住寒风中吹起的帐篷的一角。灾民当中,不少是难民,他们因为本国内战,从叙利亚流亡到这座土耳其的边境城市。

在此次地震之后,人们将目光投向救援、赈灾,也等待着灾后重建家园。同样,人们也关切着这些成百上千年的古迹的境况——一切都在等待重建与修复。

地震后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古堡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董天健 摄

坍塌的古建筑下,有人从难民成为灾民

当地时间2月13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加济安泰普古堡建设在一座不高的山坡上,较陡的坡面上散落着枯草,山坡背阴处仍有白雪覆盖。几乎半个城堡的外围墙体受损,墙上的裂缝如撕开的伤口,东侧、南侧、东南侧均有大量碎石,损坏严重的一处,掉落的砖块呈扇形自上而下铺满坡面。

地震后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古堡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董天健 摄

根据考古研究,加济安泰普古堡始建于公元2世纪到3世纪,最早作为瞭望塔使用,后多次扩建,为石砖堆砌而成。该古堡被视为土耳其堡垒建筑典范之一,也是该国知名历史文化遗迹和热门旅游景点。

当加济安泰普古堡作为旅游景点向公众开放后,当地还在当中建造了一座全景式博物馆——馆内通过英雄浮雕来展示当地人民抵抗他国占领的斗争历史。

地震后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古堡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董天健 摄

与古堡仅隔一条街,建于17世纪的希尔瓦尼清真寺(Şirvani Camii)也在地震中遭到破坏。清真寺的穹顶和东墙部分坍塌,巨大的砖石坠落,堆积到清真寺的外墙上。

绕古堡而行,脚边不断有肆意散落到人行道的砖块。天气冷,当地人从断壁残垣处匆匆走过,也有人将较大的碎石捡起,压住帐篷的一角。一名土耳其少年告诉记者,地震毁坏了城市的古文明遗迹,也毁坏了很多人的生活,这让人非常沮丧。

在加济安泰普古堡之下,应急救灾帐篷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扎起,有人围着火炉取暖,也有孩子踢球玩耍。

当地13日下午,扎赫拉带着3个孩子在古堡附近走动片刻后,便打算回到在地震中受损的家。9年前,受本国内战影响,扎赫拉一家从叙利亚北部阿勒颇省流亡到土叙边境大城加济安泰普,两地相距仅一百多公里。记者看到,孩子们身上的衣服脏乱,一个女孩在寒冬中还露着脚踝。

在这片不同民族交汇之地,像扎赫拉这样的叙利亚人并不少见。同样在9年前,阿迪力到加济安泰普生活,在这次地震中,他和家人失去了栖身之所。震后第8天,阿迪力的哥哥自伊斯坦布尔驱车,横穿几乎大半个土耳其去接弟弟一家。

默罕默德也是叙利亚难民,他目前住在由当地政府提供的帐篷里,每天能收到面包、水等基本的物资,但他对当前的生存境况还是感到焦虑,“没有工作,也没有经济支撑”。

在加济安泰普100多公里外,马拉蒂亚市有着180年历史的耶尼清真寺也因地震倒塌。在市中心的市民广场对面,曾经耸立着一颗亮眼的明珠——耶尼清真寺被视作土耳马拉蒂亚省历史的象征。

地震后马拉蒂亚市耶尼清真寺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吴明 摄

距震中约100公里,马拉蒂亚市也是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街区里大量楼房损毁,不少建筑轰然塌陷。耶尼清真寺的结构也严重受损,穹顶出现大面积塌陷,周围的墙砖散落一地,成为残砖碎瓦,一辆停靠在墙外的面包车被落下的石块砸成两截。

地震后马拉蒂亚市耶尼清真寺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吴明 摄

和清真寺一起被毁掉的,还有附近一幢6层高的民房。暂住城市广场外应急帐篷内的一个居民告诉记者,由于房屋倒塌后,整条街上的商铺和住宅都被界定为危房,当地政府引导居民离开此处,“有人在外省有亲属的话,就可以投靠过去,但我们无处可去”。

地震后马拉蒂亚市耶尼清真寺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吴明 摄

当强震撼动脆弱的石头建筑

在此次地震中,从加济安泰普到其周边的尚勒乌尔法、迪亚巴克尔、马尔丁等土耳其城市,以及叙利亚阿勒颇等地,大量古迹受损严重。

土耳其东南部城市迪亚巴克尔的堡垒遭到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深感痛惜,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迪亚巴克要塞和哈乌塞尔花园文化景观”的所在地。

该遗迹历经罗马、萨珊、拜占庭、伊斯兰和奥斯曼时期,一直是重要的区域中心。此外,离震中不远的其他世界遗产也可能受到地震波及,如哥贝克力石阵、内姆鲁特达格、阿斯兰特佩土丘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释义,迪亚巴克要塞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即人们所说的“富饶的新月形地带”(Fertile Crescent)上,周围地区自古希腊时代起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中心区。景观还包括哈乌塞尔花园——这是一条把城市和底格里斯河连起来的绿色纽带,为该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生活资源。

叙利亚的阿勒颇古城于198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之中。据悉,该地从公元前2000年起就处于几条商道的交会处。古城内拥有13世纪的城堡、12世纪的大清真寺等文化古迹,构成了城市独特的建筑结构。

调查显示,如今,阿勒颇古城的城堡遭受重大破坏、老城墙的西塔已坍塌、集市上多座建筑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土耳其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加济安泰普古堡为石头结构,当地不少遗迹也为石头建造而成。

据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文博馆员丘博文观察,西方砖石建筑中大量采用了拱券或穹顶结构。地震造成的基础沉降也会改变拱券或穹顶的几何形状,使其受力情况改变造成结构失稳。

他表示,一般而言,砖石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总体上弱于木质框架结构。砖石砌体结构通常是依靠自身重力形成稳定结构,而水平方向上的抗剪能力较差。而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会造成地面在水平方向上错动,使砖石结构失稳。

“比如,一辆静止的货车上可以竖向叠放很多箱子,但一旦货车启动或刹车,叠放的箱子就会坠落。”丘博文表示,相对于砖石结构,木材作为一种柔性材料,构件之间也存在起到缓冲作用的缝隙,能够化解地震波作用在结构上的能量,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

修复受损古迹:重建人类记忆

而这些在震中受损的当地古迹,也在无声地等待有关机构和组织的到来。人们在震中救援、灾后重建家园之时,也关注着这些受损古迹修复的可能性。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表示,将向叙利亚和土耳其受损的世界遗产提供援助。此外,该组织正在编制一份详细的地震受损清单。目前,在土耳其地震中受损的遗迹名单仍待确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合作伙伴一起,调动专家团队盘点详细受损情况,以便迅速展开受损遗产地保护工作,防止进一步损失。

记者了解到,针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专门的流程与法规。

“土耳其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也有自己比较成熟的建筑保护与修复流程。”丘博文说。

丘博文对记者表示,总体而言,一般历史建筑的保护工程通常都是遵循“勘查—设计—施工”这一流程。由于加济安泰普古堡是受到突发的灾害而受损,通常会先进行抢险加固以避免二次破坏,确保其状况不再进一步恶化之后再进行常规的保护修缮。

此次震中,加济安泰普古堡的构件不少都散落在周边——这让人们对受损古迹的修复抱有更大的信心,人们期待着古堡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能尽快得以重建。

地震后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古堡受损 南方日报 南方+董天健 摄

“目前,加济安泰普古堡的具体受损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明晰,仅以现有的信息可能难以判断采用原建筑构件进行修复的可能性。”丘博文说。

事实上,在具体开展后期修复上,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丘博文表示,首先是修缮资金的问题;其次,地震之后还会发生多次余震,如何避免二次破坏或降低二次破坏的影响也是一个难题;再者,地震造成的地基沉降等问题会造成结构几何形状的变化,如何判断震后结构的强度、采用何种方式加强受损结构是第三个难题;散落的建筑构件的完整性如何,其强度是否还能用于结构之中,能否找到其原本所在的位置是修复中的第四个难题。

“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采用何种修复理念来进行修复,最终的修复方案又能否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些问题也是在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容易产生争议的部分。”他说。

不过,丘博文也表示,加济安泰普古堡作为当地著名的文化遗产,图文资料应该并不缺乏,“因此,有关机构对于地震前古堡的状态应是比较清晰的。如果仅从恢复城堡原貌上来说,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至于是否要恢复原貌、通过何种技术手段恢复原貌等,其实是保护与修复理念上的差异,这有待当地专家讨论决定”。

如今,仍有人在灾区等待着家人得到救出,如同在震后的黑夜中等待清晨太阳的升起。更多的人和灾区的人民一块,等待着震区更多生命得到救助,坍塌的城区得到重建,受损的古迹得到修复,破碎的文化符号也得到抢救。

标签: 南方日报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