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鼓书里说唱忻州韵 世界热资讯

发表于: 2023-04-04 07:51:32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资料图】

■ 张斯直

忻州位于我省北中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数千年来,一代一代的忻州人,不仅依靠勤劳智慧的双手耕耘着这里的土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更以其独特的技艺,传承着这里的文化,传递着这里的精神。出生于忻州市忻府区的杨巧玲就是以其独特的忻州鼓书技艺,唱出了忻州古老文化的特有韵味。

杨巧玲,其父杨银旺就是忻州著名的鼓书艺人,一生心系鼓书,其表演的鼓书作品曾获中宣部和文化部表彰,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银旺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是文艺工作者。杨巧玲是杨银旺三女儿,出生在这样的艺术家庭,她年少时就与姐姐、弟弟一样,耳濡目染着说唱艺术,对鼓书表演表现出了特有的艺术天分和热爱之情,父亲杨银旺看在眼里,亲传技艺。她十五六岁跟随父亲在忻州城乡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鼓书技艺,2000年9月她到山西曲艺团拜师学习。通过4年艰苦努力,她的鼓书技艺有了大幅提高。20余年来,她一直活跃在忻州演艺界,把一部部脍炙人口的鼓书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在群众中赢得了“忻州人民艺术家”的美誉。2019年,她成为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忻州鼓书,又叫“忻州三弦”,是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如山西、河北、北京、内蒙古、辽宁等地的说唱艺术,其表演形式大都由演员一人用右手拿鼓键击鼓、左手手指依着手掌拔动鸳鸯板(用铜片或钢片做成,少数也有用檀木做成)击打、碰撞,并配以三弦、四胡和琵琶等乐器作为伴唱。由于三弦是音乐伴唱中必不可少且无法替代的乐器,为凸显其鼓书的音乐价值和分量,所以忻州鼓书又叫“忻州三弦”。而鼓书的文学脚本又叫鼓词,一般以七字和十字为主,由作家根据现实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编写,然后由演员演唱。从鼓词构成上看,鼓书鼓词与我国传统戏曲剧本唱词有相同之处,有叙事、抒情和议论多种功能,当然忻州鼓书与南方多省的评弹等曲目也有相近之处。可以这样说,该艺术在忻州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深受基层百姓喜爱的说唱艺术之一,是仅次于忻州八音会的民间音乐艺术。

该艺术最早产生于秦汉时期,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在清朝中叶达到鼎盛。改革开放以来,忻州文艺事业推陈出新,百花盛开,忻州鼓书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一些与时代、与基层群众贴得很近的曲目不断涌现,如《心灵之舟》《世外桃源芦芽山》《清风吹遍天地新》《铁血忠诚保平安》《廉政清风扑面来》等。

杨巧玲所从事的鼓书说唱技艺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首先,忻州鼓书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忻州鼓书产生于忻州民间,是忻州人民群众数千年来生产生活的结晶,是忻州民间音乐的活化石,表达的是忻州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渴盼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和追求;其次,忻州鼓书,又具有忻州的地域性。忻州鼓书艺人最早表演鼓书,采用地道的忻州方言,鼓书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发生在忻州的家事村事改编,鼓词内容大都来自忻州民间。艺人们在说唱过程中喜怒哀乐、手舞足蹈、不拘于形,且三弦音量极大、穿透力很强,很容易把忻州人热情奔放、雄壮刚强的性格特色表现出来,由此形成了忻州人特有的也是最为主要的说唱艺术。第三,忻州鼓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由于忻州鼓书表达的是不同时代基层百姓的心声,总是能够顺应客观时势,把百姓最想说的话、最美好的心愿,通过鼓书这门说唱艺术表达出来。

杨巧玲表演鼓书20余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点:一是吐字清楚,嗓音纯美。观众可以不看字幕,就知道她唱的内容,这点对于一名说唱演员来讲十分重要;二是高亢有力,抑扬顿挫,能够自然表达出忻州人特有的性格和感情。忻州人有慷慨激昂、自由奔放的性格和个性,而杨巧玲的鼓书说唱正好能够表现出忻州人这种地域特点;三是说唱与鼓、板结合恰到好处。在说唱过程中,什么节点敲鼓、敲鼓速率的快慢、鼓键击打鼓面的位置与力量,以及鸳鸯板在手指和手掌的熟练运用,都要有机结合起来,杨巧玲能够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这些,表演自如,纯熟运用,把鼓书艺术水平推向高峰。

近年来,面对忻州鼓书传承和弘扬面临的困难局面,杨巧玲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方面她在忻州市宣传文化界领导们的重视和支持下,多推出鼓书精品;另一方面是做好自己的收徒工作,争取在未来3年内收5个徒弟,把忻州鼓书技艺传承给下一代艺人。

在日常的工作中,杨巧玲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忻州鼓书的艺术兴趣,坚持认真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程,把忻州鼓书传承到校园。她说:“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要努力做好忻州鼓书的演出工作,让鼓书这朵优秀的民间奇葩永远盛开在忻州大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